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!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,请使用这些浏览器。
chrome
Firefox

工具栏

高速公路上开车是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, 为何有人说不能开内循环?

说高速不能开内循环的,心理作用大于实际作用。

说高速不能开内循环,理由无非是长时间开内循环,车内空气不好,容易导致昏昏入睡,引发不必要的危险。

其实昏昏入睡只是一种感觉,这是一种主观的判断。

你会感觉昏昏入睡,别人不一定会感觉到,很难判断。

实际上在高速公路上开车,开内循环并不会导致车内缺氧,因为车内空间并不是完全密封空间。

高速开车

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,汽车掉进水里,水马上就会灌入车内,水从哪里进来的呢?

大多数是从汽车通风口进来的,不是只有空调系统才有通风口,汽车内部有很多地方是与外界连接。

比如车门,把车门关上后,空气就无法从车门进来了吗?

相对于水来说,空气更加无孔不入。

有人说水里会有压力,导致水往车内灌,但你在高速公路上开车,一样会有气流的压力,导致空气往车内灌。

内循环与外循环

汽车的前挡玻璃、四个窗户的玻璃、底盘、车门、中控、后备箱都不是百分之百的密封,都会与外界产生空气交换。

这种空气交换视汽车的密封质量而不同,高级的车密封性好一点,便宜一点的车密封性差一点,但都不是百分之百密封,如果是完全密封的空间,人随时会有生命危险。

在高速公路上开内循环,还有一个问题,就是人的呼吸问题。

人是吸入氧气,呼出二氧化碳的,在一个狭窄的空间内,不断吸入氧气,呼出二氧化碳,时间一长会不会导致头昏?

车内的空间一般是3立方米,也就是3000升,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21%,车内的氧气就有630升。

车内空间

一个正常人每小时大概吸入氧气是60L,用车内氧气含量630升除以60L,因此车内的氧气即使没有新鲜空气补充,可供一个人呼吸10.5小时。

车内如果是两个人,就是5.25小时,如果是4个人,就是2.6小时。

所以高速上开车,人越多,越会觉得头昏,其实就是缺少氧气的表现。

但是二氧化碳比氧气重,即使车内二氧化碳较多,那也是集中在汽车地板上,多半不会影响车内人的呼吸。

车内空间并非绝对密封

但以上计算是以车内空气完全密封的情况计算出来的,实际上车内空间不是完全密封的,因此这个时间会延长。

不仅时间会延长,而且由于车内空间不是密封,空气其实会源源不断补充进来,只是这种补充比较慢而已。

实际上,哪怕开内循环,车内坐了4个人,氧气含量至少够用4小时以上。

法律规定,在高速公路上行驶,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,需要强制休息。

绝大多数司机都是这样,4小时左右休息一下,况且人吃饭的时间,也差不多是4小时一餐。

开车4小时就要休息

因此当你开车达到4小时,就会到服务停车吃饭、休息、上厕所,这里需要打开车门或者打开车窗玻璃,因此很快就有新鲜空气补充进来,因此你不会觉得头昏,也不会觉得缺氧。

没有人因为在高速上开内循环而导致缺氧,进而产生生命危险,没有这样的先例。

但在车内睡觉,因为开空调而导致一氧化碳中毒,而失去生命的例子却很多,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。

一氧化碳是发动机工作不充分产生的,在高速上开车,不存在这个问题。

虽然开内循环不会影响人的安危,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建议开车时开外循环,不断把车内的空气补充进车内,这对车内的人来说,感觉会更好,至少没有二氧化碳的影响

内循环与外循环切换着来

现在有不少车会自动切换内循环与外循环,从开车的角度来讲,这个效果最好,既能保证车内的温度,又能不断补充新鲜空气。

如果不想频繁切换内外循环,建议一直外循环,什么危害也没有,只是开空调的时候,油耗会高一点而已。

内容由作者提供,不代表易车立场

收藏

收藏成功 !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

猜你想看

+加载更多

活动推荐

广告
  • 奖 
  • 抢 
  • 奖 

CopyRight © 2000-2023 BitAuto,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   购车咨询:4000-168-168 (周一至周日 9:00 – 21:00) 法定假日除外